【專業解析】隱形眼鏡併發症(2)


閱讀相關連載文章: 〈隱形眼鏡併發症1〉、〈隱形眼鏡併發症3〉、〈隱形眼鏡併發症4〉
林文賓博士、陳亞憶、林昱君

1. 國際隱形眼鏡教育者學會會士(FIACLE)

2. 台灣隱形眼鏡學會會員

3. 台灣註冊驗光師

4. 台灣註冊驗光生

 

絲狀真菌性角膜炎

 

最常見的絲狀真菌為曲霉菌及鐮刀菌(圖2-2-1),然而絲狀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種少見且單眼緩慢進展的真菌感染,好發於眼睛遭受植物外傷或軟式隱形眼鏡配戴者。表現特徵為角膜基質灰白色浸潤與不清晰的羽毛邊緣,外圍的角膜基質內有指狀衛星灶浸潤,浸潤可擴展到上皮缺損以外的角膜,還會伴有環型浸潤、前房反應和前房積膿。

 

鐮刀菌屬的菌絲在角膜基質內呈水平生長方式(圖2-2-2),宜做板層角膜移植術,該手術成功機率高,免疫排斥率低於10%,遠期療效明顯優於穿透角膜移植術,並有效緩解活性供體角膜材料匱乏的現狀。板層角膜移植術同樣適用於菌絲垂直生長的曲霉菌屬,但手術後的真菌復發率高於水平生長的菌屬。角膜移植手術後仍存在真菌復發的問題,復發的比例在7%~8%(圖2-2-3),近年來採取多元化治療方案,即早期病狀清創加上抗真菌藥物治療,對療效差的盡早實行手術以免耽誤治療,復發率降到2%以下。

 

20190530160701.jpg

 

非絲狀真菌性角膜炎

 

最常見的非絲狀真菌為念珠菌(圖2-3-1),常見於角膜長期慢性炎症者(如乾眼症、疱疹性角膜炎、暴露性角膜病變、角膜移植後、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滴眼液),表現為灰白色的角膜基質浸潤,類似細菌性潰瘍,可能伴隨前房反應和積膿。念珠菌跟絲狀曲霉菌同樣是垂直生長,可適用於板層角膜移植術。

 

20190530160916.jpg

 

棘狀阿米巴角膜炎(Acanthamoeba Keratitis)

 

棘阿米巴原蟲(Acanthamoeba Keratitis,AK)是一種由棘阿米巴感染引起的疼痛性角膜炎,主要發生的原因與戴隱形眼鏡有密切相關,也與植物外傷有關。早期診斷和檢查方法缺乏經驗,所以發現該病時大多都到了晚期,加上缺乏有效治療藥物,導致致盲率較高。通常為單眼發病,有明顯的異物感、畏光、流淚等刺激症狀,常有與徵象不相符的劇烈疼痛。眼部早期表現為點狀、樹枝狀角膜上皮浸潤,逐漸發展為盤狀或環形角膜基質浸潤,與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徵象相似,常伴有前房積膿和角膜後彈力層皺褶。(圖3-1-1)

 

 

20190530161109.jpg

 

棘狀阿米巴角膜炎診斷主要依靠病史,如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史與汙水接觸史、角膜異物及角膜擦傷史;典型的臨床症狀及徵象:角膜病灶刮片,標本行生理食鹽水濕片法,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棘阿米巴孢囊和滋養體,可在抹片的同時進行各種染色和病原學培養;臨床共聚焦顯微鏡檢查,可查見棘阿米巴孢囊是一種主要的輔助診斷方法;手術後取下的病變角膜片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,可見棘阿米巴孢囊,是確診的依據。(圖3-1-2)

 

棘狀阿米巴角膜炎的治療比較困難,早期對角膜病灶進行清創,有利於抗阿米巴藥物的穿透,促進治療,使其病程縮短,混合感染應聯合抗細菌、抗真菌藥物治療;如此在基礎上對較邊緣的病灶行結膜瓣遮蓋術,能夠有控制感染的效果;在抗阿米巴藥物治療後症狀加重者,可選擇深板層角膜移植術清除感染源,如病變累積後彈力層或穿孔者,可在炎症期行穿透角膜移植術,但手術後仍存在復發的問題,統計復發率為17%。(圖3-1-3)

 

20190530161146.jpg

Copyright © 1984-2023 Modern Paper Design. All rights reserved. 摩登出版社/當代眼鏡雜誌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