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偕醫學院改名「醫學大學」 視光學系領航,致力拓展未來視光產業


馬偕醫學院承襲馬偕博士濟世助人的精神,創立以來即肩負培育優秀醫療人才的重責。學院除了專注醫學教育與研究,更重視人文關懷與全人發展,致力於為台灣社會培育兼具專業與愛心的醫療人才。將馬偕醫學院發展成更具規模的大學,一直是學院的長遠目標。馬偕醫學院李居仁校長表示,學院於2024 年函報教育部,申請更名為「馬偕醫學大學」,日前已獲教育部核定,將於114 學年生效。未來將成立涵蓋醫學院、護理學院及厚生健康學院的醫學大學體系,建構更完善多元的教育系統。李校長指出,改名大學後,對內有助於促進各系所橫向交流,對外則能拓展更豐富的合作機會,更能增加學生跨領域學習機會。

 

「以大學(university)為名,能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,也能被國際看見,」他接著補充,改名醫學大學後,將能參與更多國際知名大學評比,如QS 世界大學排名、THE 世界大學排名等,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,更能提升教學品質,對學生的職涯發展也大有助益。

 

以研究型 為發展目標,接軌國際

其中,「馬偕醫學院視光學系」是此波改名中備受矚目的重點學系之一,也可望在改名後納入更多跨領域教學資源。李校長表示,自視光學系創立以來,馬偕醫學院始終秉持「視力一體健康」理念,強調視覺問題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。因此,視光學系的發展方向不僅專注於視光臨床訓練,更積極投入跨領域醫學的教學、研究與創新應用,致力培育能整合醫學思維的視光專業人才。

 

馬偕醫學院視光學系主任吳函芳強調,視光學系最獨特之處在於,除了重視臨床實務,更同步關注基礎醫學研究。例如,結合視視光學系領航,致力拓展未來視光產業光學與再生醫學,針對視神經再生與眼部組織修復進行深入研究,「這正是與再生醫學系跨領域合作的成果,為視光醫療開拓嶄新方向。」

 

不僅如此,更整合醫學檢驗、聽力及語言治療學、人工智慧、醫學工程、光學程式語言設計等專業領域,開設跨領域課程,讓學生從大一即可接觸與學習。對此,吳函芳主任說明:「系上開設三個『微學程』,每位學生畢業前須修畢一個微學程,學校將頒發學程證明。」這三個微學程包含視光醫學工程、視覺生物醫學及醫材光學設計應用等,前兩者偏重研究,後者則側重實務。「系上特別與光學品牌合作,教導學生隱形眼鏡相關設計,並引領學生至工廠見習製作。」

 

此外,系上目前正規劃增加大學部招生名額,未來亦預計開設「視光學系碩士班」,作為視光學系畢業生及相關業界人士進修深造的管道,並提供專業學術研究的機會。

 

接軌國際亦是視光學系另一發展重點。「系上已與美國太平洋大學視光學院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(MOU),建立更緊密的學術與臨床合作關係。」吳主任表示,透過互訪參訪、講座交流、臨床實習等方式,交流並共享資源,有助於拓展學生視野,強化核心競爭力。

 

網站用_馬偕-02.jpg

 

共享醫學院資源,同步完善設備與師資

馬偕視光學系成立於2023 年,是北台灣第一所直屬醫學院的視光學系,學生可在此使用規劃完善的視光設備、共享醫學院資源,並能透過修習不同領域課程,學習視光專業及跨領域知識。

 

吳函芳主任表示,創系以來,系上陸續添購儀器,建構完善教學空間,期許學生從理論到實務,皆能紮實建立專業概念與技術。

 

網站用_馬偕-06.jpg

 

她以「鏡片驗度儀」為例,期望學生透過實際操作手動與自動式儀器,熟悉其原理及操作步驟。然而,現今傳統手動驗度儀已日益稀少,即使想採購亦不容易,其他設備亦面臨相同狀況。「雖然自動式儀器僅需一鍵即可完成所有步驟,操作便捷,但也意味著僅具備此能力者最易被取代。」因此,系上期望學生能在求學期間紮穩基礎,培養多元專業能力。

 

師資方面,則延攬「跨領域」、「具成功經歷」的專業人士。吳主任說明,這些師資大學時主修視光學系,研究所則進修其他領域,並具備豐富業界實務經驗,能引導學生跳脫視光學系既有框架,激發創新思維,進而有助於學生接觸及精進跨領域專業能力。

 

她舉例,系上特別聘請一位具備視光學及醫學工程雙重學歷背景,且有創業經驗的師資。由於這位老師深諳兩領域的關注重點與需求,因此在執行系上專案時,能作為雙方溝通橋樑;面對學生時,亦能運用適切的教學語言,使其更了解其他專業與視光學的連結;而其創新創業經驗,更成為學生的楷模與榜樣。

 

網站用_馬偕-08.jpg

 

從傾聽到溝通,人文素養的潛移默化

李居仁校長任內,向來不遺餘力推動「醫學人文」治校理念。因此,在跨領域學程中,學校不僅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術,亦同等關切人文素養。吳函芳主任舉例,在「視光社區實踐」課程中,學生需與民眾直接對話,可能接觸到單純眼睛不適、或其他併發症患者,甚至可能遇到表達能力受限的民眾。此過程有助於學生培養周全思維、細膩溝通能力,使其不侷限於視光專業領域,更能具有跨域醫學的思考模式關懷民眾。

 

醫學人文概念的推廣,亦體現在推行已久的「馬偕共學園」制度中。透過書院教育的共學、共享、共食及共治,引導學生學習人際相處,進而培養「同理心」。

 

「身為未來的醫事人員,時常需要與人溝通對話,而良好溝通的首要步驟即是『傾聽』。」李校長引用《聖經》經文:「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強調必須用心專注聆聽對方所言,理解其背後意涵,同理並尊重對方,再給予適切回應,方能進一步達成共識。「唯有透過良好溝通,方能贏得對方信任」,進而建立正向醫病關係。

 

引領視光學系畢業生,走出更寬廣的路

馬偕醫學院視光學系的創立推手之一──行政院政務顧問,同時也是驗光生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許正格,多年來致力於提升視光領域專家的培育與專業發展。身兼系上講師的他,樂見視光學系已步上軌道,並看好改名馬偕醫學大學後,將迎來更深廣的發展前景。

 

網站用_馬偕-07.jpg

 

誠如李居仁校長所期盼:「開拓學生未來的道路,讓每位學生都能適得其所。」為此,馬偕醫學院力行「全人教育」,廣設「跨領域學程」,並與馬偕四院區合作實習,更與國際知名大學簽訂MOU,致力在眾多大專院校中展現差異化特色。

 

對視光學系而言,「期望能引導學生理解視光學不僅止於驗光配鏡。」相信透過學校豐沛資源,必能吸引更多莘莘學子投入,為未來視光產業注入更多活力與可能性。

Copyright © 1984-2023 Modern Paper Design. All rights reserved. 摩登出版社/當代眼鏡雜誌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