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地下的陽光陷阱:眼睛防護不可忽視


 

       隨著冬季的到來,許多民眾會到高山或國外賞雪,疫情解封、國境開放後,旅遊業者見機也紛紛推出各式滑雪、賞雪行程,吸引遊客前往享受冬季限定的白色美麗景致。不過對於平常身處較低緯度、對「雪」較為陌生的台灣民眾,在進行賞雪活動的行前準備常常只記得為身體保暖禦寒,而忽視同等重要的眼睛防護措施,讓光害性角膜炎找上門。

 

光害性角膜炎是什麼?

       光害性角膜炎又稱紫外線角膜炎、雪盲症,是因為眼睛接收能量較高的光如紫外線,傷害眼角膜細胞而造成不適,引發的症狀包含:眼部灼熱疼痛、畏光、淚流不止、視線模糊或暫時失明等。常見造成此傷害的情境有:從事電焊工作未配戴護目鏡、在雪地之中沒有配戴太陽眼鏡等。

 

為什麼雪地中的紫外線容易被忽視?

       太陽光含有高強度紫外線,而光滑白淨的雪地則是反射紫外線的最佳媒介,雪地對日光的反射率極高,可達到近95%,人在沒有具備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直視雪地就如同直視陽光,讓眼睛、結膜受到大量刺激,且因為受刺激的當下不會馬上產生不舒服的感覺,症狀通常在6至7小時後才出現,因此,在雪地裡戴墨鏡的重要性容易被忽視。其實平常在生活周遭也有紫外線,但由於城市中多有建築物遮蔽,而街道路面多半並不光滑,紫外線的反射通常在眼睛能承受的範圍之內。

 

       雖然雪盲症不會讓患者永久失明,只要等到數天後細胞再生就能自癒,但由於角膜上皮脆弱,受到破壞時非常不舒服,且過程中容易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,還是要呼籲民眾盡量避免此類傷害。

 

網站用_衛教百科-02.jpg

 

       無論身處雪地時頭頂上有無太陽,日光的反射都非常地強,因此建議各位門市夥伴可以適時提醒消費民眾,若要前往下雪地區旅遊,務必要記得配戴墨鏡出門。以下也整理了挑選雪地墨鏡的四步驟,讓各位門市夥伴提供民眾參考:

1. 確認鏡片具備抗紫外線功能:需有UV400抗紫外線功能,才能有效過濾紫外線,降低眼睛受到傷害的可能性。
2. 確認鏡片具備偏光功能:具有偏光效果的鏡片才能反炫光,讓視野更為清晰。
3. 濾鏡分類至少為3,若是4更好:專家指出,墨鏡的遮蔽率達到75%以上才足夠承受戶外活動時的強光,而依據國家標準規範,則至少須達到分類3才符合標準。此外,在顏色的選擇上也要避免藍色鏡片,因為藍色鏡片會吸引藍光,有加速黃斑細胞氧化的風險。
4. 確認鏡框足夠舒適:選擇舒適且牢固的墨鏡,才不易造成配戴時的負擔。除此之外,也可以盡量選擇外觀符合自己需求的鏡框,才會願意一直戴著。
 

網站用_衛教百科_工作區域 1.jpg

資料整理:編輯部

Copyright © 1984-2023 Modern Paper Design. All rights reserved. 摩登出版社/當代眼鏡雜誌.